一、1次測試 1種「變數」

一篇貼文可以測試的點主要有3個
「素材、文案、CTA」
剛開始投放時,建議用同樣的素材,搭配不同文案去測試
(文案產出比重新設計素材快得多)
廣告命名方式以「素材|文案|CTA|測試點」
所以有可能會出現的是
「週年慶活動|全館免運|下單拿好禮」
「週年慶活動|全館免運|2入9折」
「週年慶活動|全館免運|限時倒數」
在日後做報表分析時,可以辨別測試點
二、適當的「預算」
如果行銷活動的日預算只有$300,然後你設定了10個廣告組合(受眾)同時去跑
先不算一個廣告組合中有幾篇貼文,光是廣告組合平均就只被分配$30的預算
如果網站一個加入購物車都不只$30,又怎麼能期待這樣的廣告組合為你帶來轉換呢?
目前測試下來,初期一個貼文至少分到$100-200
所以如果今天你設定3組受眾(廣告組合),每個受眾內又有3組不同文案的貼文
那建議行銷活動至少設定$900,投放起來會比較適當
(預算有限制的狀況下,就針對廣告組合&廣告貼文的數量去斟酌調整)
三、足夠長的「時間」
不同族群,有不同的活躍時段
相同族群,平日、假日的購買慾望不同
加上天氣、季節…等不同因素
以上種種不可控的因素,都有可能影響廣告起伏
一般會建議貼文至少跑3天、廣告活動跑10-14天
(為什麼是10-14天?因為如果只跑了1個週末,連對照組都沒有,建議至少2個週末)
也可以想像一下
「10萬的預算1天內投完的成效 VS 10萬預算1個月內投完的成效」
一定會有差異

投放走期越短,系統為了快速消化預算,就會加速尋找更外圍的潛在受眾投放,準確度有可能相對下降
成本上升
投放走期越長,除了讓系統有充足的時間學習之外,也可以降低在不對的時間點投放給目標族群的機率
(以媽媽舉例,平日除了上班、帶小孩就夠忙的,晚上滑手機也只是滑滑看影片,真的會下單的時間可能是週末的下午或晚上10點後)
四、定義並追蹤「關鍵指標」
以線上電商來說,主要會觀察幾項重點指標
CPM
CTR、CPC
Addtocart
CPA
ROAS
邏輯上也很簡單,只要想著你在瀏覽網頁時的步驟就可以拆解

關鍵指標的數字高低,分別代表什麼
可以參考這篇:
五、覆盤優化
現況:目前投放成效
PDCA
優化:找出優化方向、如何做會更好
行動:執行
紀錄:數據紀錄
1週一次,統一用google sheet雲端
廣告優化分析表
看完以上5個步驟,趕快套用到廣告中應用看看吧!